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常見問題
筆記本們為什么不能做到更輕薄了?原因在此
筆記本作為如今移動辦公的主力工具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段時間中筆記本電腦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則是越來越豐富,性能越來越強勁。

然而隨著PC市場的日益成熟,銷量出現了連續多個季度持續下滑,盡管廠商已經在竭盡全力來阻止這一趨勢,但也只是讓幅度放緩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筆記本產品逐步被細分化,不同的使用場景都有對應特性的筆記本產品。
即便一向不以輕薄見長的游戲本產品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瘦身。當然最輕薄的還是輕薄本產品,也可以說是超極本。
當第一代MacBook Air誕生的時候,它的小巧輕薄讓世界為之驚嘆,如今它已經成為過去,在技術的不斷進步下已經有許多的產品已經超越了它。
如今的輕薄本市場已經進入到了毫米級的競爭,但似乎已經遇到了瓶頸,在厚度小于10mm之后,每減少0.1mm都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是什么制約了筆記本變的更薄呢?
制約筆記本更薄的原因有哪些?
一款筆記本的厚度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A面金屬板+顯示面板+屏幕保護玻璃+墊腳空隙+C面金屬面板(鍵盤一般是凹陷設計,與C面金屬面板高度一樣)+主板(包括主板厚度以及主板兩面各種電子元件的厚度)+散熱系統(有些位置是其他的元件,僅以此為代表)+D面金屬板
在談制約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用戶對于輕薄本有哪些基本需求?是什么制約了筆記本變的更輕薄呢?
1、機殼材質
輕和薄是兩個條件,二者不存在必然聯系。正是這個原因讓廠商不斷的努力嘗試新的材料 同時也在嘗試通過各種方式減少內部空間的占用。材料方面主要是工程塑料、鋁合金、碳纖維等,目前輕薄本上應用最多的是鋁合金材質,其中鎂鋁合金以優質的延展性和輕盈的質量成為首選,碳纖維則以ThinkPad為主要應用產品。
減少內部空間方面,以縮小電路板尺寸、壓縮散熱系統兩種方式為主,至于電池的空間,要保證續航的話很難壓縮。
2、續航要求
續航長由兩個因素決定,電池容量和整機的功耗。電池容量越大續航時間越長,功耗越低續航也會越長。
如今想要獲得長續航的話只能從電池的技術和降低主要芯片、配件功耗兩大方面共同努力。近年來電池技術雖然沒有突破性的變化,但整體是朝著小體積大容量方面穩步前進著,同時也在研究新型電池,通過減少電池的體積來降低機身厚度和重量是有希望的,但需要時間。
同樣,在降低功耗方面,各大芯片廠商以及OEM都在不懈地努力著,拿筆記本的核心CPU來講,Intel已經推出了低功耗版本的處理器產品,相比于標壓35W的功耗,低壓處理器15W的功耗在保證性能的同時大幅度延長了續航時間;在其他配件的選擇上也是以保證續航為主,例如內存、硬盤、顯示屏等,大幅度拉下整機功耗。
散熱是筆記本產品最大的弊病,由于要讓大量發熱元件擠在那么狹小的空間內,如何將熱量快速導出成為筆記本產品在設計之初必須考慮的問題。常見的散熱方式是通過銅管導熱風扇散熱、水冷、相變散熱等方式也有出現。
目前絕大多數的散熱方式都是選擇的第一種,但銅管和風扇無疑要占用大量的縱向空間,這無疑阻礙了筆記本產品變薄的趨勢。于是廠商選擇了壓縮風扇和銅管的厚度甚至取消主動散熱裝置的方式來壓縮空間,結果就是機身變薄了,D面和C面也更燙手了。
其實散熱需求和功耗有著一定的聯系,低功耗的產品放熱量就相對小一些,這也是為什么英特爾之前推出的Atom處理器的產品可以通過被動散熱就能夠滿足需求。然而用戶對于性能的需求又讓廠商不得不選擇功耗更高一些的低壓處理器產品。
除了以上這些外筆記本上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占用一定的厚度,且這些部分能夠縮減的范圍十分的有限,他們主要是指顯示屏、鍵盤以及轉軸。
顯示屏
顯示屏是筆記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所占的空間相對來說稍小一些,但在以0.1mm為精度的厚度測量上它占據的厚度又是不可忽略的。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如今的顯示面板的厚度也在大幅度的縮減,功耗方面同樣如此。
鍵盤
鍵盤阻礙筆記本變薄主要是機械結構以及用戶對于鍵程的偏愛。較長的鍵程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敲擊感,輸入體驗也會更加的舒適。然而為了壓縮機身的厚度,有些品牌的產品不得不壓縮鍵程,讓敲擊安檢如同敲在鐵板上,當然這樣的廟湖有些夸張,但輸入體驗確實是大打折扣。
轉軸
轉軸在筆記本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時它也是機身厚度不可以靠一些小的設計技巧來掩蓋的。由于是純機械結構,在保證阻尼的情況下將轉軸做薄很難,尤其是哪些要做360?翻轉的產品。目前把轉軸做薄的有聯想的YOGA系列,用更精密結構來取代傳統的結構。
寫在最后:
筆記本的輕薄極限是必然存在的,但這個極限究竟在哪里無人知曉,acer做到了8.9mm,未來會不會有比它還要輕薄的產品?答案肯定是有的。
但實現還需要各大廠商共同的努力,在芯片、散熱技術、外殼材質、屏幕技術等一系列技術上取得突破后可以讓筆記本再次突破極限。突破極限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須遵守,性能要夠用、要有足夠的續航、有一定的抗沖擊的能力,不然做出來的產品只能是個擺設,毫無意義的突破等于沒有突破。
未來筆記本產品會是什么樣子我們誰都不知道,也許會像科幻片那樣只是一個透明的板子,也許還會是現在這樣的形態,一切都要看未來科技的成果。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